五四青年节刚刚过去,习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的讲话在社会各界激起了学习热潮。总书记的讲话余音绕梁,在高校中亦有热烈反响。5月17日,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大二的同学,邀请院党委书记李涛参加了以“践行五四精神,做新时代‘四有’青年”为主题的访谈,班主任张华老师一同出席。
活动刚开始,学生们就给李书记一个措手不及——团支书向欣雅同学拿出一个纸盒子,让李书记“抽签”。李书记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伸手一摸,里面竟是一堆小纸条。原来学生们也是有备而来,他们精心准备了一些问题,想给李书记一个“下马威”。李书记微笑着一次次地抽签,他仔细阅读这些小纸条,发现写的问题都是涉及学生学习、生活、就业、恋爱等问题。李书记结合学院现状和自身经历逐一做了解答。
针对同学们提出课程设置哪些对专业有用的问题,李书记和同学们讨论后总结道:“知识无有用、无用之分,我们应充分利用在大学学习的时光,学会学习、懂得学习,大学教育是通识与专业、课程与文化、知识与素养等紧密结合。当然,学院也会积极采纳同学们提出的合理建议,调整课程安排,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
针对人生发展方向的问题,李书记引导同学们应考虑四个方面——“专业、学业、行业、事业”,他指出:“双一流高校的学生应当志存高远,将大学作为积累知识和社会交往的平台。在大学期间,应积极结合自我兴趣与特长明确理想信念,不断反思‘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能干什么”。李书记强调: “不应将过多精力纠结于就业的选择,而应将更多的目光放在道德、情操的提升上去”。
针对学生提出“大学期间是否应该谈恋爱的问题”,李书记回忆了自己的青涩年华,并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大学期间关于恋爱的“八卦新闻”,同学们哄堂大笑。他指出:“情侣应当是志同道合之人,二者的人生必经从朋友到同志,再到恋人的阶段”。李书记的爱情观让学生们眼前一亮,纷纷鼓掌。
此次访谈在师生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讲座形式非常新颖,不再是以往灌输性或单向性的说教,而是在交流中产生思想火花的碰撞,在不经意间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五四精神”和“四有青年”的宣传,正是亟需这样“接地气”的活动来推进。爱国,应从简单的小事做起,如热爱同学、老师,就餐时自觉做到“光盘”;励志,是要用意志战胜欲望,而不是被利益拖拽怂恿;求真,要从小、从实、从细三个方面做到,并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时刻铭记;力行,就要追求言行一致,用执行力说话。
“心中装太阳,始终保持乐观积极;路在脚下,全靠公卫人一起走”。聆听这次讲座,既开拓了学生们的眼界,又促使他们重新思考、定位人生面临的问题。同学们还集体写下了“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明确人生方向,砥砺前行。大家相互勉励:让我们共同企盼这封信能够在将来准确寄达!(徐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