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前行 不忘初心 | 我与老兵面对面

发布者:崔梦晶发布时间:2017-11-29浏览次数:2447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如今的国泰民安,是老一辈革命将士们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十九大虽然已经落下帷幕,但是十九大精神却仍将指引着我们前行的脚步。值此之际,我院421161团支部在东南大学党委老干部处的指导安排下,于10月24日分别去往七位抗战老兵的家中进行采访,和他们一起回忆那些峥嵘岁月,学习他们身上闪耀的崇高精神。

1. 鞠躬尽瘁——方忠海,蕙质兰心——李爱迪

                                                        方忠海爷爷细数参加战役

1942年,侵华日军占领了上海,方忠海爷爷不顾家人的苦苦挽留,和十几个同伴一起躲进船舱底,最终到达解放区加入新四军。从普通战士、卫生员到营级医务干部,方爷爷不仅以精湛的医术救治了大量伤病员,还曾多次扛起枪,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爷爷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大小十余次战斗,也获得了三级解放勋章、军功章、淮海战役纪念章、渡江战役纪念章、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纪念章……一枚枚勋章都诉说着当年那些胜利与荣耀。解放后,他又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离开军队,投身于教育事业,来到军区的医务学校担任教育队长,遇见了相伴一生的爱人李爱迪。李爱迪奶奶也是一位传奇女性,13岁投身于革命,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她虽是女子,却巾帼不让须眉,主动向上级提出去前线参加战斗,曾以绝大的毅力徒步二十四天,在一个个地下交通站之间潜行穿越,最终到达解放区。后来,他们二人一起转业,来到了南京铁道医学院——也就是今天的东南大学丁家桥校区,方忠海爷爷担任南京铁道医学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桃李满天下。

李爱迪奶奶讲述传奇经历

  

方忠海爷爷和李爱迪奶奶与志愿者合影留念

2. 爱党敬业——王铁汉

王铁汉爷爷讲述育人工作经历

王铁汉爷爷出生于1924年,如今已有93岁高龄。爷爷说,同我们一般大时就开始参加工作,后来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由于当时部队里缺乏知识分子,博学多识的王爷爷主要从事教育工作,发展革命同志,提高大家的文化水平。解放,王爷爷便转到南京工作,经历了从第四军医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到如今的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医学院的变迁。王爷爷在岗44年一直兢兢业业,工作中不怕困难,脚踏实地。退休后,王铁汉爷爷也一直心系国家大事,我们能感受到,虽然爷爷已年至耄耋,精力有限,但他心中爱党敬业的那一份热忱却丝毫没有减退。

3.上行下效——林方

林方爷爷向我们展示勋章

林方爷爷如今已有90多岁高龄,但依然眼神清明,精神矍铄。为了接受我们的采访,林方爷爷还特地佩戴上了勋章,那一枚枚勋章见证了爷爷光辉的过往。爷爷笑着告诉我们,他年轻时转业于铁道医学院,并向我们讲述了年轻时参加的医疗工作,在医疗资源紧缺的当时,如何抬担架、配药剂、治疗伤员,每一个故事都朴实而生动。之后爷爷又说到最近在读的书,林方爷爷到现在都依然保持着读书的习惯。爷爷说“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并激励我们多读书,从书籍中汲取营养。林方爷爷不仅严于律己,而且对自己的后辈也高标准、严要求,正是因为有林方爷爷这样的榜样,上行下效,形成了良好的家风,子孙们也都各自成材。

4.舍家为国——胡威

胡威爷爷回忆艰苦抗战条件

       胡威爷爷在得知此次活动后,亲自赶来学校接受我们采访,还特地带来了许多老照片,为我们详细介绍。虽然爷爷已至耄耋之年,却依然清晰地记得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为了抵御外辱、保家卫国,胡爷爷16岁时就离开家乡参军,整整六年与亲友断了音信。当时医疗条件极差,医疗物资紧缺,常常一个小房间,要住二十几名伤员,这种人挤人的状况,让他们只能打地铺,地铺上铺的都是稻草。有时候,夜里行军,看着头顶的月亮,思念与乡愁涌上心头,爷爷总想着,月亮在的方向就是家乡,来聊以慰藉。共产党人这种舍弃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

胡威爷爷帅气军装照

5. 奋勇当先——张振堂

张振堂爷爷感慨战争残酷

张振堂爷爷今年已经85岁,他于1945年加入抗战队伍,当时年仅13岁。张爷爷告诉我们,由于受过一些文化教育,认识一些字,被安排卫生员,主要职责便是守在战斗的第一线,及时把负伤的战友抬出战壕,经止血包扎后送去治疗。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医疗和卫生条件极差,卫生员就是把受伤的战士从死亡线上抢救下来的天使。刚入队伍时,张爷爷接受过军事化训练,虽然只有短短数月,却给爷爷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爷爷感叹,高强度的锻炼和思想教育让他真正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战士。虽然当时抗日战争已经接近尾声,但条件依旧艰苦,年幼的他跟着部队行军,一路艰辛磨砺了他坚韧的品格。

6.坚忍不拔——黑烈

黑烈奶奶回忆救护队经历

黑烈奶奶人如其名,尽管饱受了岁月的雕琢,却依旧保持着硬朗的身骨。动荡的时局和破碎的国土,在奶奶心中埋下了革命的种子。她一直留意街上的标语、广告和当地的报纸,在公告上看到抗日委员会招人的消息后,便立即和三名同学一起参加了救护队。在救护队学习期间,奶奶刻苦勤勉,很快就掌握了包扎,止血,打针等技能.......但因为不幸感染了疟疾,被迫离开学校。在身体恢复以后,奶奶不顾家人的反对,坐上火车来到苏州,跟着部队行军,先后在文工团、卫生团工作。我们从奶奶的诉说中感受到她对祖国的一腔热血和她身上坚韧不拔的品格。

黑烈奶奶诉说自己被迫离开学校后的坚持  

采访感悟:

重温历史,方能不忘初心。通过此次“我与老兵面对面”的采访活动,我们深刻地了解到了革命将士为建立新中国做出的伟大奉献。苍苍白发,熠熠勋章,这群耄耋老人,是历史,也是现在。70多年前,他们踏上抵御外辱、保家卫国的道路,远离家乡,勇赴国难,浴血杀敌,在经历了战争和鲜血的洗礼后,他们依旧对国家和民族怀抱拳拳之心。这群老人以期颐之龄承载着那段光辉历史,用瘦弱的脊梁担负起民族的兴亡,他们是苦难岁月中的中流砥柱,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沧海桑田怎能忘却,是他们经历了舍生忘死的战斗,才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和幸福生活,他们应当接受我们青年一代的致敬。

爱党爱国是他们人生的主旋律,他们艰难曲折的奋斗经历告诉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做好学生的本职工作,还要拓宽视野,着眼未来,胸怀天下,志存高远,传承和延续东大人的家国情怀与大爱担当,努力成长为对党和国家、对人民有贡献的青年,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现如今,十九大已落下帷幕,但我们仍将秉持着十九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继续前行,认真而不敷衍,踏实而不浮躁,奉献而不索取,不退缩,不推脱。我们将把青春的活力化为奋斗的动力,用责任去感知时代脉搏。砥砺前行,不忘初心。薪火相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