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30 现代快报(第A6版)
“粗粮干预计划”
12年试验显示:粗粮有助控“三高”
2002年,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翟成凯启动一项“粗粮干预计划”,针对“三高”人群,进行“粗粮干预”,每人每天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一个二两重的粗粮馒头,并进行体检来统计干预的效果。最初时,参加的居民很多,有3000多人。
现在12年过去了,昨天,现代快报记者联系上了翟成凯,他告诉记者,现在还有500~1000居民在进行粗粮干预,每天吃粗粮馒头,尽管参加的人数减少了,但进行粗粮干预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最近的一次体检数据还没出来,还在进行统计。”而上一次的体检数据还比较早,数据显示,40%的人体重下降,60%的人腰臀比下降,大约65%的人收缩期血压下降,57%的人舒张期血压下降,70%的糖尿病人血糖下降,而70%的高甘油三酯人群出现甘油三酯下降。根据翟成凯2009年的论文数据来看,吃粗粮对控制血压、降低血糖、改善血脂确实有帮助。
目前,仍在坚持做“粗粮干预计划”的主要是鼓楼区,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仍然在原来的模式下给市民提供粗粮馒头。到底吃粗粮馒头有啥感觉?效果咋样?
鼓楼区市民王海生老先生告诉记者,他今年60多岁,坚持吃粗粮馒头已经七八年时间了,每天晚上吃一个,另外再吃点别的主食。王海生老先生感觉,他吃粗粮馒头之后,血糖血脂虽然没有明显下降,但整体来说控制得很好。而鼓楼区的另一位市民王永贞今年75岁,也同样坚持每天一个粗粮馒头,她也是晚饭吃,但吃完后就不吃其他东西。“2010年的时候,因为血糖有点高,达到7.0,听亲戚推荐,才去吃这个馒头。”王永贞说,她吃了这个四五年,“现在血糖6.1左右,有时候还会更低一些。”
而面对这种粗粮馒头,两位老人都有一个感觉,那就是真的很不好吃。“感觉质地很粗糙,难以下咽,我也是凭借毅力才坚持吃下去的。”王海生说,他知道这是为了管住嘴,对身体有好处,所以能坚持。
专家解读
粗粮馒头如何辨真假?
真的粗粮馒头硬而且口感差
虽然对于粗粮食品暂时没有严格的定义,但翟成凯总结了粗粮食品的两个特点,一个是粗,一个是杂。粗是指原先含有的成分不能去掉,保持原有的粮食颗粒当中的种皮、胚等各个组织,所有成分都应该保留,即国外所说的“全谷类”。而杂是指各种谷类的营养价值是不一样,五谷杂粮、豆类都应该含有,各种功能的营养物质都要保存其中。翟成凯说,真正的粗粮食物对人类健康是很有好处的,但口感不好、卖相不佳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说起现在市面上的杂粮馒头,翟成凯表示,这跟他们提供的杂粮馒头完全是两码事。“现在,‘杂粮’是个很时髦的概念,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会在加工过程中加入一些杂粮,但数量一般不多,五分之一、三分之一就算不少的了,多了就不可能保持柔软蓬松。”
现在,市场上有一些黄得发亮的玉米馒头,还有各种松软的杂粮馒头,翟成凯说,这些其实很“可疑”。“真正的杂粮馒头,其实会比较硬,口感也不好,因为都保持了原料的成分。”他说,真正的玉米馒头也不会黄得发亮,杂粮馒头也不会很蓬松,“这种馒头实际上使用的主要是精麦粉,而一些黄得发亮的玉米馒头有可能加入了添加剂,就更要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