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党课之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9-12浏览次数:2216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只有用这一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才能更好地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新时期伴随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我们党围绕新的历史实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面对如何继续推进中国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我们党经过认真总结、深刻反思和积极探寻,于1978年底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刻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作为有机的整体,共同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科学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新时期我们党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都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开展的。1982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命题。党的十三大深入分析我国国情,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轮廓。党的十四大提出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较为全面地论述了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强调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阐明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党的十七大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鲜明提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30多年来,我们党紧紧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上,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如果说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话,那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时,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这表明,在未来几十年甚至更长的历史时期,我们党的理论创新仍然要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展开,而围绕这个主题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都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把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最集中的理论表达,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无论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还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这一创新的重大意义都将在历史进程中日益彰显。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论述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有机结合的必然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要求,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而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在探索和回答这三个方面重大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涉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各个方面。对于每一重大问题的探索和回答,都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些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总的来看,在回答三个方面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相互衔接、相互贯通,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在结构的系统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邓小平开创,我们党始终面对并探索研究的重大问题,都是同一个主题: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在这个主题下如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这就深刻揭示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第二,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性。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 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崭新的事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辛探索和不断实践,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际结合起来,逐步认识、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重大问题,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然而,发展仍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主题。新世纪新阶段,怎样实现中国更好发展的重大课题摆在了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发展的角度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共同发展及和平发展五个方面, 基本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发展特征、目标和途径、动力和保障、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外互动,形成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揭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和开放的理论体系的一个具体贡献。

       第三,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性。这一理论体系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符合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国情,成功地指导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并不断被实践验证出它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相继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之间是既继承又发展、既坚持又创新的关系。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在反对党内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在近九十年的奋斗历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两次革命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个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近两个世纪以来,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中始终有一条主线,它和世界革命中心、社会主义运动中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里说的“中心”,不是运动指导中心,而是运动最活跃的地方。18世纪末,中心在法国;19世纪中叶,中心转到了德国;20世纪初,中心移到了俄国;随后,中心又移到中国。随着世界革命、社会主义运动中心从西往东移,在这条主线上形成的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成果,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第二,它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列宁在十月革命以后多次指出:“我们的革命是开始容易,继续比较困难,而西欧的革命是开始困难,继续比较容易。” 这里所说的“开始”指的是夺取政权,“继续”指的是建设社会主义。后来历史的发展充分证明了列宁这个预见的正确性。20世纪,社会主义出现了两大历史难题。一个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问题。在20世纪,无论是通过暴力革命,还是试图和平过渡,没有一个国家获得成功。另一个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在20世纪,这类国家先后发生了俄国革命、中国革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并取得胜利。它说明,在这类国家中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问题获得了解决。但是,这些国家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过几十年的探索,虽然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但从总体上始终未能很好地解决,致使许多社会主义国家长期处于困难和困惑的境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它首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从而在这个难题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这个理论体系,在中国指导实践获得了成功,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这是我们党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大贡献。

       第三,它是21世纪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指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20世纪最后20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重大发展,21世纪必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邓小平同志曾说,按照“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解决温饱只是“小变化”,实现小康是“中变化”,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才是“大变化”。他指出:到21世纪中叶,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必将促进世界社会主义的复兴。社会主义必将重振雄风,再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