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东南大学张徐军教授:公共卫生大问题怎能错当“意外”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10-30浏览次数:998

伤害是继传染病、慢性病后,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然而它却常常被公众当作“意外”而忽略。不够重视和预防不到位,是导致伤害频发的原因之一。通过恰当的干预,八九成的伤害可以有效避免。专家们呼吁,当前社会各界应加大对伤害预防工作的关注,让伤害不再继续“伤害”。


【江苏科技报】

公共卫生大问题怎能错当“意外”

2015-10-28

■本报记者 孟婧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各种“倒霉事”:小到运动跌倒、开水烫伤,大至车祸、溺水等等。面对这些遭遇,大多数人会认为是自己运气不好,出了意外。殊不知,这些遭遇并不是单纯的意外,而是“伤害”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

据有关专家研究发现,伤害是继传染病、慢性病后,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然而它却常常被公众当作“意外”而忽略。不够重视和预防不到位,是导致伤害频发的原因之一。通过恰当的干预,八九成的伤害可以有效避免。专家们呼吁,当前社会各界应加大对伤害预防工作的关注,让伤害不再继续“伤害”。

伤害已成公共卫生问题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伤害预防研究所、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教授张徐军告诉记者,伤害多指突然发生的各种事件或事故对人体所造成的损伤,其中包括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江苏省疾控中心慢性非传染病防制所副主任医师杨婕表示,传染病、母婴疾病及营养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一起构成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

那么,日常生活中哪些遭遇属于伤害?杨婕告诉记者,伤害涉及范围广泛,按伤害意图划分,有意外伤害、自杀和自伤、暴力和他杀;按地点划分,有劳动场所、家庭和公共场所伤害;按照伤害发生的原因划分,有道路交通事故、跌倒、溺水、中毒等。

“比如道路交通伤害,因酒驾等造成交通事故,这种突然的事故对人体造成了一定损伤,就是一种伤害。”张徐军举例说,还有常见的学生在运动时突然摔倒,造成擦伤、骨折,以及儿童溺水、急性中毒等等,这些突发损伤都不是单纯的意外,也是伤害。

可不能小看了伤害,杨婕告诉记者,伤害具有常发、多发、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据估计,我国每年发生的各类伤害达到2亿人次,其中大约有70万人死于各类伤害,伤害死亡占人群全部死亡的9%,位居死亡原因第四位,相当于每45秒就有一人因伤害死亡。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江苏省伤害死亡占总死亡的7.76%,居死因顺位第五位,居民因伤害死亡的前五位原因分别是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淹死和意外中毒。

张徐军也表示,伤害已经成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伤害造成的死亡只是冰山一角,此外还有由于伤害所造成的永久性残疾等问题,以及医疗过程中消耗的巨大的医疗费用。”杨婕告诉记者,我国每年因伤害引起的直接医疗费用达650亿元,因伤害休工而产生的经济损失达60亿元。

八九成伤害可简单预防

“伤害已成为威胁劳动人口健康和生命的主要原因。”杨婕感慨,在世界范围内,伤害死亡病例有一半是15—44岁的青壮年,其中,非故意伤害是9岁以上儿童的首位致死因素,“在我国,伤害是1—14岁儿童、青少年和劳动人口的第一位死因”。

伤害的危害如此之大,但多数社会大众却将其当成意外。 张徐军坦言,大众对伤害认识还很不到位。“伤害不是意外,是可以预防的,人们往往将伤害当成意外,这其实是认知误区。”杨婕对此也深有感触,比如,“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宣传了几十年,也是每个驾驶员的必修课,但一直以来收效甚微,多数司机会存在“喝酒出车祸,是运气不好,纯属意外”的侥幸心理。直到2011年,我国刑法修正案草案把“醉酒驾驶”定为犯罪,大众才逐步意识到酒驾造成的伤害,酒驾行为开始逐渐减少。

“之所以不能将伤害作为意外看待,是因为意外不可预防,而伤害可以预防。影响伤害发生的因素中,以主观因素为主,让大众认清伤害不是意外,是开展预防和干预工作的前提条件。”张徐军表示,将伤害错当成意外,是当下民众对伤害最大的认知误区。

伤害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要像关注传染病、慢性病那样关注伤害。”张徐军呼吁。他介绍,伤害预防非常重要,根据调查数据显示,71%—95%的伤害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预防,并使死亡率下降10%—20%,如果能在伤害预防上加大投入与干预,其预防效果立竿见影。

张徐军举例,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在儿童乘客恶性事故中,婴儿的死亡率过高。1978年,田纳西州率先通过了为所有4岁以下儿童配备乘车约束装置的法律。这一举动,使得儿童约束装置从8%增加到30%,儿童乘客的死亡率减少了一半。

我省探索伤害监测与预防

近年来,我省在伤害预防领域进行了有益探索。杨婕告诉记者,我省伤害预防控制工作主要从监测和干预两个方面展开。其中,监测工作主要包括基于医院的伤害报告、与质监部门开展的缺陷产品伤害报告。上述两种监测的对象主要是医院门诊、急诊就诊病人,通过问询收集受伤信息和致伤产品信息,分析受伤特征并追踪缺陷产品。此外,我省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了利用网络直报平台、基于学校的学生伤害监测,目前已在省内10个地级市、20个县区开展,通过对学校学生伤害事件的持续、系统的收集和分析,了解学生伤害流行状况。2014—2015学年监测数据表明,学生伤害发生率5.44%,前四位的受伤原因分别是:跌倒/坠落伤、道路交通伤害、钝器伤和刀/锐器伤。

此外,我省在伤害预防方面也开展了一些干预项目。杨婕向记者介绍,从2007年开始,我省与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一起,在省内部分地级市开展“安全步行”“安全用药”等儿童伤害干预活动项目,主要通过对校医或保健老师进行培训,帮助他们以课堂教学和讲座的形式,将预防伤害的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和家长,提高大家的伤害预防意识,掌握相关技能,并且通过前后测评评价干预效果。2014年,苏州市还承担了“道路安全十国项目-中国项目”, 旨在通过各种手段控制和降低超速、酒驾两种不安全的驾驶行为,促进道路交通伤害的预防……

相关专家均表示,当下诸多伤害干预工作多以项目的形式展开,伤害防治的常态化工作并未实现。此外,“伤害预防”涉及多个系统和部门,更需要多方联合,这导致伤害防治工作具体实施起来也有诸多难点。不过,改变正在发生,今年6月,中华医学会伤害预防控制分会儿童伤害防制学组挂靠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此同时,我省关于“伤害”的专门性学术组织——省预防医学会伤害预防控制专业委员会也开始积极筹建,并将于明年正式成立。在专家们看来,伤害预防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