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公共卫生实践与文化》SRTP讲座于九龙湖校区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 2015-12-05      访问次数: 51



《公共卫生实践与文化》SRTP讲座于九龙湖校区成功举行

 2015年11月25日18:30,疾病与文化主题讲座于教四204举行,出席本场讲座的嘉宾有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金辉老师、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主任王蓓老师、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高倩老师。在全体奏唱校歌后,金辉老师为我们介绍了本场讲座的主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汪宁教授。在热烈的掌声中,汪宁老师开始了本场讲座——《公共卫生实践与文化》。



首先,汪宁老师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为我们介绍了文化的含义,并对公共卫生的定义及所提供的服务进行了说明。接着,汪老师讲解了健康的含义,重点对“适应”做了详细的解释。同时他强调,在形成正确认知的同时要付出相应的行动。通过列举一些事例来说明很多人有了正确的认知却不付出相应的行动。如众所周知吸烟有害健康,但我国依旧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抽烟;同样,有很多人知道性爱时使用安全套可以保护自己跟伴侣,但依旧有很多人性爱时不使用安全套。

随后,汪教授引出文化倾向这一概念,针对不同文化群体对健康传统认识的不同,提出“以服务提供者为中心—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双向思维模式。在此基础上,汪教授通过四川凉山村对疾病定义的狭隘认识、新疆共享文化影响下的共用毒品注射器注射毒品等案例,形象说明了社会文化因素影响健康的三种方式。同时通过美国20世纪与中国21世纪社会成员因不适应社会快速变化节奏所表现出的紧张、神经焦虑症状以及商业化社会下更年期成为严峻问题的案例阐述了时代背景对社会文化与健康的影响。

同时,汪教授从病人、经济主流社会两个角度阐释了疾病的意义,并借艾滋病、非典以及“嫖客文化”指出了当前公共卫生学干预中存在的困境,认为应将流传病学与人文社会学相结合,更为精准的理解与实践疾病预防与控制。

  

最后,汪教授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三种性教育模式进行了比较,并从中国的北京上海、郊区与农村不同地区出发,提出应根据不同文化背景开展不同方式的性教育,与当地文化相结合。同时针对艾滋病在大学生人群中高发的现状,提醒同学们要增强性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本场讲座吸引了各个院系的同学,并取得圆满成功。汪宁老师就不同文化下的不同性教育方式及对性的态度,引导同学们形成性安全的概念,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讲座结束后,同学们主动询问汪老师联系方式,欲进行进一步交流。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生会

2015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