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师生共谈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精神弘扬 公共卫生学院举办第二期校友论坛

发布者:曾嘉莹发布时间:2018-04-28浏览次数:1279

公共卫生学院第一期校友论坛的热度尚未散去,师生们又迎来了教育思想大讨论系列活动的第二波。四月正是春意渐浓、暖风醉人的季节。23日晚,九龙湖校区教二105教室,17级预防医学专业、医疗保险专业的同学们济济一堂,用热烈的掌声,迎来了本期论坛主讲嘉宾、学院退休老教授张开金老师,金辉副院长、徐润老师一同出席。在近两个小时的讲座中,张教授结合自己丰富的人生、职业经历,紧紧围绕他理解的专业特色,为同学们奉献了一堂精彩纷呈、诙谐风趣的辅导。

讲座伊始,已是花甲之年的张教授,用几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生动小故事,瞬间点燃了同学们的热情。四十年前的高考,张教授误打误撞填报医学类专业,结缘公共卫生。离校后,从基层医生到人民警察,从预防医学领域到卫生经济学研究,张教授奇妙的职场经历,带给了同学们很多的启迪,同学们也渐渐读懂了开场故事中的寓意:每一个公卫人,都应该正确认识、了解自己的专业,并为之奋斗、为之奉献。谈到专业,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险究竟要做什么,张教授系统地解释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服务内容;医疗保障服务体系、服务内容,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各方面的疑问。张教授重点谈到,与疾病风险作斗争主要有两个途径:第一,借助公共预防措施;第二,医疗保险制度,而这两点恰好是公共卫生专业的职责所在。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张教授用《黄帝内经》中的一句话,引出了公共卫生工作的意义与价值。医药的基本任务是治疗已患之疾病,此之谓“下医”;在疾病初现端倪即及时掐灭其苗头,此之谓“中医”;防患于未然,将疾病拒之体外,此之谓“上医”,这是医药学的最高境界,更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的精要所在。公共卫生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获得,也应当使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更应当促其成人、自我成长。“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此时此刻,东南大学的校训被张教授反复提及,也恰好为教育趋于“至善”作了最好的解释。

“职业道德”是教授着重强调的一点。“医乃至精至微之事,关乎人的生命。为医者不仅应有超乎寻常的聪明才智,而且应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作为一个公共卫生工作者,我们要恪守医者的职业道德,做好“治未病”的本职工作。无论外面的物质世界多么丰富,我们应当不忘初衷,明辨是非,秉持一颗纯净的医者仁心。一言以蔽之——是非审之于心、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

本次校友论坛内容丰富,张教授从专业知识和人生抉择方面都给同学们提出了独到的看法和见解,他殷切希望公卫学子们能脚踏实地,认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路,做好每一个选择,在“卫康为民,止于至善”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教育思想大讨论以来,举办校友论坛是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有效的载体之一,已达成这一共识的公卫学院的领导班子表示,将继续办好论坛,引导教育思想大讨论向纵深发展。